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3日电(记者 许婧)10月31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在上海举办首届“绿色可持续价值链大会”。本次大会汇聚了全球能源行业领军企业、顶级智库以及绿色金融机构代表,共话能源转型战略与路径,为产业链提供从政策、标准、金融到落地实操的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

TÜV莱茵大中华区总裁夏波致辞
TÜV莱茵大中华区总裁夏波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碳中和加速推进、新法规持续落地、绿色贸易门槛不断提高,‘绿色通行证’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必答题。TÜV莱茵深耕中国市场近40年,始终以全球化视野与本地化服务,深度融入‘双碳’战略,为能源转型、循环经济、数字化等关键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赋能产业链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静安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纪发言
静安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纪发表了题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演讲。他强调,在“双碳”战略全面提速、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当下,静安区以政策、科技、市场、国际合作为支点,携手全球伙伴把绿色低碳从“可选项”变成“必答题”,共筑可持续价值链。
CBI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在题为“打通绿色转型的‘最后一公里’”的演讲中指出:“人类正处于一场跨越行业、区域与社会结构的系统性转型中。而破局之法在于重塑资金流向,通过动员私人资本、改革多边开发银行体系、构建更加公平、包容且能支持气候转型与韧性需求的全球金融架构。这将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

在“绿电智谈”圆桌讨论环节,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林丽与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中国研究主管汪子越、EnergyTag Ltd. 亚太区负责人Shailesh Telang、ICCT台北意大利商会创始会员及理事苏冬兰,围绕国际绿电要求与净零协作路径,探讨了如何共塑国际标准与产业链,为产业界探索绿电应用与价值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嘉宾们一致认为,绿电直连与追溯体系的完善将成为实现可信碳减排的关键支撑,而跨领域合作与标准协同是推动绿色电力从“可证明”走向“可保障”的必由之路。

TÜV莱茵携手Circulor启动“数字化溯源服务平台”
会上,TÜV莱茵携手Circulor启动“数字化溯源服务平台”。双方整合各自资源优势与专业能力,通过数字化溯源技术,协助企业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运输安装全过程的信息透明和可追踪,确保产品全球市场准入合规,提升企业风险识别与应急响应能力,以满足国际市场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当前,动力电池已进入集中退役期,环境保护、人员安全和社会管理都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各国政府对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日益重视,给电池梯次利用带来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为推动电池梯次利用的安全可持续发展,TÜV莱茵联合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及上海伟翔众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编写了《动力电池可持续再利用安全管理白皮书》,并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发布。该白皮书梳理了全球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现状、商业与安全要求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法规标准和安全检测要求,并对车规级动力电池整包利用储能安全设计进行了解析。作为认证机构、检测机构和电池回收企业,三方共同倡议合规化、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促进行业的安全、高效和绿色化发展。

TÜV莱茵联合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及上海伟翔众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动力电池可持续再利用安全管理白皮书》